档案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档案馆

您现在的位置: 档案馆» 工作动态

校友罗家琼来信

作者:安聪娥        发布日期:2022-06-13     

5月25日,在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学校档案馆收到1960级校友罗家琼写给学校的来信及系列珍贵历史照片。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要“保存好、利用好、记录好、留存好”的四个“好”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挖掘学校珍贵校史资源信息,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和校友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凝聚力,更好地诠释“西农精神”,现将来信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我叫罗家琼,现已85岁,是原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60级学生,当时院长是辛树帜,系主任是牛春山,还有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习仲喜同志,系党委支部书记尚定国同志等。

在西北农学院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我终生难忘。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大学教师,朴实友好的师生之情,我感怀至今。在大学第一年,我们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二年学到了许多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为专业课打好了基础,而且对我们今后工作大有好处。在校期间,经过1957年反右,1958年又红又专大辩论,1959年大炼钢铁等一系列运动,让我们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1959年,学校掀起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运动,我们系的老师和同学先后去陕西太白山区石泉、宁陕贫困山区,进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习,与当地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翻土、挑粪、浇水,虽劳动任务很重,生活十分艰苦,但同学们并未叫苦,干活非常积极,受到学校表彰。后又结合教学到林区实习,住帐篷,跋山涉水,调查太行山不同海拔的植被、林木的生长环境、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采集植物、树木、昆虫标本,测量各种林区的木材蓄积量等,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数据资料,为当地有关部门科学管理林区和利用林区资源提供科学数据。四年大学生活,不仅使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为我们以后人生艰苦奋斗打下了良好基础。

1960年9月,我告别母校分配到北京治沙所工作(原中科院治沙队),后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每年3月科技人员下放到基层治沙点(站)工作,10月份回到治沙所,入住集体宿舍,集体办工。冬天用煤炉子取暖,困难时期天天吃黑面馒头、高粱米饭、水煮大白菜、土豆。所里工作人员无人叫苦叫累。尽管工作条件差,但是大家工作认真负责,按要求完成了多种科研任务。

1963年,我调回四川绵阳,一直在德阳、遂宁基层林业局工作,从事育苗、植树造林到管理工作长达13年。特别是在遂宁,我调去时到处是荒山、石骨子红坡,当地农民挖草根作燃料,坡上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称“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我们林业部门配合当地政府大搞试点,初见成效后全面展开植树造林运动。经过几年的努力,遂宁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青山绿水。我作为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感到非常欣慰,这些都归功于西农培养教育我们的结果。

这次我给母校去信的目的,一方面是表达我从内心感谢母校对我在校四年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是我这里珍藏有一组(约10余张)老照片,是1959年我们专业老师和同学们在太白山林区和陕北榆林红灯界沙区实习工作时留下的,这些老照片对我来说弥足珍贵。60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我,看到这些照片就回忆起大学时期美好的岁月。而我年岁已高,且身体多病,这些照片将无法再伴我左右,丢了又实在可惜,不如寄给学校,看学校是否需要收集保存,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你们寄去。不胜感激!


原60级学生:罗家琼